“让近红外检测设备成为农业机械的标准配置,将会迎来广阔市场”——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民赞
。作为一名农业科学家,李民赞教授从事近红外光谱研究也已将近30年,对于本次获奖以及所取得的成绩,他感到十分的自豪,同时,对其团队也表达了诚挚的感谢。他希望在国家的支持下,团队的努力下,同仁的帮助下,能够以此为契机在之后的工作中做出更大的贡献。仪器信息网特别采访了李民赞教授,一起聊一聊近红外光谱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发展。中国农业大学教授
访视频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改善人们的生活和推动生产上均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李民赞教授介绍,目前,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在食品分析领域中,不仅其技术原理取得了突破,还研发生产了多种便携式设备,这些设备能够有效评估农产品的质量,从而确保食品安全;在农业生产中,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对农产品品质进行分级分类,有助于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的收入;在医疗行业,近红外光谱技术同样展现了其重要价值,例如通过这项技术可以检测人体血糖浓度,更好地维护人们的日常健康等。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李民赞教授在农业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三个方向:作物生长、土壤肥力以及作物病虫害防治。他的团队研发了多种土壤传感器,能够在作物生长前或生长后准确测定土壤肥力状况。依据测得的数据进行精准施肥,不仅能保障农作物产量,还能避免过量施肥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农业劳动力人口逐渐减少,我们期待依靠机械设备与智能化工具来承担更多的农业生产任务,例如监测作物生长环境及状态等。在此过程中,近红外光谱技术将会发挥很大的作用。”李民赞教授进一步指出,“我们的下一个目标是利用近红外光谱技术实现对害虫及疾病的有效探测,以便于更加精准地施用农药。这样既能提升作物品质,又能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这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目标。”我国在近红外光谱技术的基础研究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但在将其转化为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产品上仍存在不足,这是当前面临的一大挑战。李民赞教授认为:“未来的发展重点应放在开发那些能够与日常常用的工具相结合的近红外仪器,例如,在收割小麦时,可以直接测量小麦的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在收购水果时,能即时了解果实中的糖分水平等,并且这些仪器不需要人们额外购置安装,而是让检测设备成为农业机械的标准配置。这种近红外光谱技术应用模式,在未来将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对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未来的产业发展,李民赞教授希望,未来近红外相关从业者能不要仅限于技术研究,还要进一步拓展该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使近红外光谱技术可以在农业、工业以及日常生活中发挥更大优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这将是未来需要努力的重要方向。
当液质成为硬通货,谁在为这场“军备竞赛”买单?—2025液质联用中标半年报
阿尔塔科技获ANAB ISO17034及ISO17025双体系国际认可
标配装备增至34项,生态环境行政执法装备标准化建设指导标准(2024年版)发布
近红外光谱:点亮我科研之路的璀璨星光 ——“中国近红外光谱三十年贡献人物”宗绪岩教授获奖感言
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林业领域的应用“大有可为”——访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杨忠研究员